7月,南海里水华穗耘谷,近800亩的早稻轻曳金黄,进入收割期。往西南50公里处,丹灶良登孔边的水田内,稻穗沉沉,呈现出一幅丰收画卷。
这两大地块都是近两年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理集约的连片农业产业空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1072平方公里的南海大地上,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再造的故事比比皆是。
2022年1月,南海区成为全省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如今改革试点进入出成果、出经验的关键一年。南海的实践探索,为佛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腾挪出了宝贵空间。
6月28日,农机轰鸣,里水华穗耘谷数百亩早稻喜获丰收。
“百千万工程”瞄准解决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落实到土地层面,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土地空间的碎片化。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南海土地开发强度较高,村级工业园平均规模仅34亩,5亩以下耕地图斑个数占比超50%、最小仅0.3亩,空间呈现“插花式”布局。
面对一张已经有着丰富涂鸦的画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化作神笔,使出“化零为整、乾坤挪移”的功夫。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其中‘三券’政策在全省率先推出,创新性很强。”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总工程师王炜介绍。
“三券”政策,即地券、房券、绿券,一定条件下,自愿腾退复垦,可获得地券指标;原有的厂房、仓库等非住宅物业,可以折算后形成房券;不适宜复垦为连片农用地的现状建设用地复绿后可以形成绿券,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奖励。
丹灶镇“良银心”千亩水田的推进,与“三券”政策运用密不可分。南海区整治办下派干部冯子健介绍,这里探索采用水田与“房券”挂钩,每亩水田奖励20平方米产业保障房,以此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同时,项目率先探索并实践农业与氢能产业的跨界融合,设置了一块占地约6亩的氢水稻种植试验田,利用富氢水灌溉水稻。目前,该试验田已步入收获季节。
“吃透政策、向上借力,让我们这个农业大村能够有效壮大集体经济。”丹灶良登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标英说。
“三券”政策推行以来,累计形成地券484亩、绿券280亩、房券7600平方米,盘活低效建设用地超万亩。
除土地的腾挪外,资金也是一个普遍难题,尤其是低效建设用地腾退、新增耕地、集约农用地和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寻找启动资金并不容易。
为此,南海区全力推动资金管理、融资模式创新,尤其是与农发行合作,签订300亿元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出有效的办贷流程,为全省提供经验。今年,南海区还将创新探索制定“金券”政策,最大限度汇聚各领域资金资源用于土地整理。
形成多领域“超万亩”整治成效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推进,南海的土地碎片化得到缓解,存量空间得以优化。全区总结提炼出连片产业用地整备、产业园升级改造、低效建设用地腾退、产业保障房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产城融合综合提升七种“南海全域+”模式,形成了多个领域“超万亩”的整治成效。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土地综合整治股股长陈天华介绍,试点以来,南海区已经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累计7.92万亩,综合整治累计15.2万亩,连片产业用地整备1.84万亩,新增耕地6300亩,农用地集约2.86万亩,产业保障房建设约228万平方米,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约1.1万亩。整治出的土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
以产业为例,截至7月2日,南海供应产业用地2536亩,同比增长24.7%,横向与全市五区对比,排名第一。纵向对比来看,南海区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产业用地供应分别为1952亩、2033亩、2536亩,实现连续的高位增长。
供应的产业用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备出的空间有着很高的重合度。目前,南海已将工业用地红线从144平方公里增加至190平方公里,上半年供应的产业用地71%落在工业红线集聚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超七成连片土地用于工业发展,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里水,“土地整治+高效现代农业”模式逐步推开,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促进农民增收,“三花三鱼一豆一稻一果”成为高质量农业新名片;
在丹灶,万亩农业园将在“良银心”千亩水田的基础上延展规划,万亩生态园以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目前面积已达2万亩;
在九江,养殖鱼塘改造项目推进,带动渔业规模化生产;
在西樵,平沙岛新增耕地,新田“塘改”实现集体经济提升……
今年,广东省赋予南海区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的任务。南海区以此为契机,攻坚新增耕地3000亩的年度任务,逐步构筑良田连片的耕地集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