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20”芦山强烈地震到去年喇叭河山洪泥石流灾害……近年来,面对强烈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袭击,雅安市不断探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机制,夯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建设,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效快速发展, 防抗救 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人民群众牢牢筑起了“安全防线”。
环环相扣 防抗救 体系不断健全
雅安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条地震断裂带交汇处,这对雅安市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5月14日,全国“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在雅安雨城区设主演习场,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同年,雅安市率先在全国地市级层面印发《雅安市较大及以上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涵盖情景模拟、救援任务、响应处置等8大模块,包括灾情信息获取、抢险救援、群众安置、通信保障、交通保障等21个行动子方案,有效填补了我省市(州)层面编制较大及以上地震救援行动方案的空白,在全省推广。
一直以来,雅安市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上不遗余力。
结合国家、省最新应急预案,不断完善修订全市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雅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等等,全面构建起了“1+33+N”应急预案体系,各县(区)也结合实际,陆续完成了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进一步形成了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主体框架体系,为加快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体制机制打牢了坚实的基础,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有力的行动指南。
此外,雅安市还形成一套从监测预警到协同会商再到联合行动的高效有力防灾减灾领导体制和综合协调机制,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管理视频调度系统平台,出台会商制度,加强部门联动, 特别是军地联动,形成抢险救灾工作的强大合力, 防抗救 体系不断健全。
未雨绸缪 不断夯实 防抗救 基础
“报告指挥长,始阳镇始阳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已超过保证水位,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现水库上游荡沟周边出现强降雨,请指示。”近日,天全县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演练。接到灾情命令后,天全县立即采取防汛应急响应措施,抢险组迅速集结队伍,调集防汛抢险物资和设施设备赶赴现场,成功将所有群众撤离至安全区域。
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是下好灾害防范“先手棋”的重要一招。像这样的实战演练,每年都会在雅安市各地无数次的上演。每一次应急演练就像是一张重复解答的“应急试卷”,在一次次解答中查漏补缺,一步步更接近实战,部门协作更加优化。
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为夯实应急救援力量,雅安市以全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实施为契机,市消防救援支队、荥经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补充装备、充实人员全面推进“一专多能”建设,全力打造应急救援骨干队伍。与蓝天、银田等4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框架协议,作为应急救援有力补充。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推进“一主两辅”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全市组建并挂牌授旗96个乡镇(街道)应急队和659个村(社区)应急分队。依托省级救援基地建设带动区域救援能力提升,依托公路、铁路网,建立半小时、1小时、2小时救援圈,覆盖雅安及甘孜、凉山等地震地质灾害重点风险区,实现就近响应。
在物资保障方面,建立救灾物资调拨机制,由市应急管理局提供救灾物资采购计划和下达应急物资调拨指令,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物资采购、储备管理和发运,确保一旦灾害发生,受灾群众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应急物资救助。同时,以市级库为骨干、县级库为基础、乡镇和边远村落储备点为补充,设立市级物资储备仓库1个,县级物资储备仓库8个,乡镇物资储备点91个,共储备帐篷、床、棉被、棉衣裤、防潮垫等各类救灾物资51万余件(套)。
正是作足作好了这些充分“准备”,在面对“8·22”特大暴雨灾害、天全喇叭河山洪泥石流灾害等不可预料的突发事故灾害时,雅安市以最快速度进行抢险救援,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全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探索创新 打通山区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唯一极重灾县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省29个重灾县(市、区)之一,近年来,芦山县把握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联合国韧性城市创新试点首批示范等机遇,着力推进生态修复、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基层治理等能力体系建设,实现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经过震后多年的普及,如今的芦山县已是村村有监测、户户懂防灾。对泥石流、山洪易发的重点地区,采取盯防、撤离、治理综合应急手段,并安装有高山峡谷区域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每年汛期前,起码要演练七八次。”双石镇双河村毗邻一处泥石流易发点,村民杨余东说,常见到技术人员到此进行泥石流防灾综合治理,但是村民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心里要绷着那根弦,只有人安全,家才安全。”
防灾减灾,以防为主。雅安市以芦山县开展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度践行防灾减灾理念,认真提炼创建工作经验,探索形成了“政府+N”新路径、“学校+减灾”新理念、“技防+人防”新网络三大亮点,与此同时,立足实际,聚焦应用,提升防灾减灾基础防御、应急保障、救灾处置“三项能力”,不断探索创新山区防灾减灾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还有, 2021年,雅安市风险普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下,充分发挥和运用芦山县普查试点经验和做法,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力量、经费保障、质量管控等方面,建立了“政府主导推进+工作专班协调”“综合统筹协调+行业部门落实”“线上督查+线下督办”的“三个三”工作机制,全力确保普查人力、资金、技术有力有序保障到位,并形成了典型经验做法。
截至2021年12月底,雅安市应急、交通、自规、林业、水利、气象、地震7大系统均已完成风险普查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其中,应急系统共完成3大类30小类19037条(包括:承灾体1364条、减灾能力11265条、历史灾害6408条)风险普查有效数据录入、审核、上报,为2022年风险评估与区划、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牢“堤坝” 提升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水平
5月8日,走进石棉县棉城街道岩子社区,避难场所疏散示意图、应急避难场所医疗救助点等醒目清晰;灭火器、防洪麻袋、应急照明灯、应急专用车等应急救灾物资配备齐全;抗震避险应急演练、社区居民房屋火灾应急演练、预防地质灾害演练等有序开展……而这,只是雅安市创建防灾减灾示范单位的一个缩影。
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提升,选好示范点是关键。按照“既抓共性、突出个性”的工作思路,从2015年开始,雅安市积极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以此为抓手,推进社区防灾减灾工作。2015年至今,雅安先后开展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项目建设、韧性乡村(社区)试点、雅安韧性城市建设创新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4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6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5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12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31个。全面完成国家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在雅安市建设的内容,包括新建10个基准站、4个基本站,8个预警平台建设,68个站仪器设备、供电、通讯线路等安装调试,93个预警终端安装。雅安地震监测能力由1.5级提升到1.0级,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响应。
此外,随着公园、学校、广场等避难场所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投入经费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等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得到加强,应急物资紧急采购、仓储和配送能力也全面提升,不留“空白”,筑起了一道道坚强的“防洪坝”,为雅安人民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回望过去,雅安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进展顺利、人员装备和基础能力提升,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显著增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幅度减轻。
展望未来,防灾减灾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加速转变,防灾减灾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救助水平和能力,是当下需要认真研究、尽快破解的新课题。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雅安市将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锚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和川藏铁路第一城的目标,以更加贴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服务理念、更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更高的灾害监测预报服务质量、更强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