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 旅 文章 打造乡村旅游 升级版 思茅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系列报道②
近年来,思茅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集体经济 更上一层楼 ,实现强旅又富民。
冬日,在云仙乡大芦山村,山间云海翻涌,茶园绿意盎然,朝看云海、晚观日落、游仙人洞、云顶房车露营、走三台岩子栈道等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据芦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季湛茳介绍,芦山村跳出产业抓产业,在探索乡旅文化多元发展上大胆创新,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三方合作模式,打造茶叶品牌 关山1919 和配套的景观景点建设。引进茶叶公司建设有机茶体验中心、 关山1919 品鉴体验中心,将大芦山优美自然风景与茶品牌紧密联系起来,规划推出茶旅休闲精品线路。在季湛茳向记者展示的 关山1919 茶叶初制所暨芦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图纸上,可以看到茶叶初制所涵盖了茶种植、茶旅游、茶休闲等以 茶 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统一鲜叶采摘、加工制作,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品质。同时,统筹发展游客接待、休闲体验为一体的茶旅融合服务平台,使游客在休闲中体验茶文化。
随着草莓成熟季的到来,南屏镇曼歇坝村也迎来了乡村旅游旺季。路边的鱼庄生意火爆。曼歇坝村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员工李迎春拉着鱼、油、米穿梭在各个鱼庄配送着货物。
近年来,曼歇坝村发挥区位优势,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和采摘草莓等特色产业。目前,曼歇坝村草莓种植面积约达630亩,开设了60余家鱼庄。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在家门口就有钱赚,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好村民生产、经营、旅游业发展?曼歇坝村党总支通过中组部给予支持的5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撬动了270万元投资,建设了蔬菜配送中心。蔬菜配送中心的成立打通了曼歇坝农户卖菜、农家乐买菜等难题,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商贸旅游。据曼歇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瑞介绍,截至目前,蔬菜配送中心已联系配送农家乐80户、本地企业5家及部分政府食堂,直接带动曼歇坝村600余户1900余人的贸易往来,带动蔬菜种植农户76户,月配送交易额约17万元,年交易额可到500万元,实现年利润20万元。
草莓季,鱼庄生意好,周末一天能有25桌客人。还好油、米这些可以在曼歇坝配送App下单,省了我们不少力。 鱼庄老板虞桂告诉记者。
只要客人下单,无论金额大小,我们都会免费配送,满足客人要求。2021年最多一单,仅一家农家乐就配送了238单。 配送中心负责人陈兴富向记者介绍。
除了建蔬菜配送中心,曼歇坝村还将土地、商铺出租给村民养鱼、开店等,随着曼歇坝村乡村旅游品牌逐渐打响,村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壮大。
在思茅区,像芦山村和曼歇坝村这样,大力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挖掘特色亮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 乡村旅游 壮大集体经济的例子还有很多:倚象镇营盘山村依托辖区内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旅游景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思茅港镇大车树村依托糯扎渡库区水域宽、有一定垂钓基础的优势,拓展垂钓服务;随着百里普洱茶道、龙潭湖、思茅港港口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茅区各村集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户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徐一丹 付颖/文 鲁文波/图)
宁洱县:打好产业发展 组合拳 群众生活 成色足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始终把产业作为固本强农、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夯实基础。
特色种植 固本强基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山区半山区发展茶叶、核桃、烤烟、生物药材;河谷发展咖啡、坚果、橡胶、瓜果蔬菜、粮油作物等优势产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户均3亩以上的产业支撑,夯实了增收的 牛鼻子 。
特色养殖 初具规模 。出台了《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肉牛产业金融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充分结合农村劳动力和山区土地资源,强化科学养殖,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 有声有色 。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突出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特色,抓好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民俗客栈、特色饮食、民族文化产品开发,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打造了同心那柯里4A级景区、德化那迁、黎明岔河等一批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景点。
多措并举 务工有路 。从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上着力,对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实施岗位精准对接,有序有效开展劳务输出实现稳定就业,帮助低收入群众实现稳定增收。202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931人,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5600人次。
利益联结 双绑驱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新型经营主体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形成紧密的产品种植、收购、营销各环节的利益链,逐步打通产业发展链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电商助力 产品直销 。充分发挥宁洱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利用乡(镇)电商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服务,2021年通过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宁洱农特产品、美食抖音平台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电商助农活动,实现电商销售农特产品9500万元。
富民与强村 同频共振 。不断健全完善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管理制度,以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建冷库物流、特色果蔬种植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2021年,全县8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王正松)
景东县: 林下种植赤松茸撑起群众 致富伞
目前正是赤松茸上市的季节,2021年,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首次引进林下种植大户种植赤松茸获得成功,现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在曼等乡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赤松茸从树叶林地里露出一个个圆溜溜的脑袋,洁白的菌柄上顶着圆润肥厚的伞盖,长势良好,十分喜人。种植户徐卫中拿着箩筐正在林地里采收赤松茸。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酒红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其朵大,色泽艳丽,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据徐卫中介绍,赤松茸亩产2吨左右,产值可以达到4万元,效益可观。
近年来,景东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绿色产业,切实增强了产业 造血 功能,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为主的林下经济产值近4亿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景东县融媒体中心)
永平镇:致富小豆子鼓起百姓 钱袋子
近日,走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山坡上被一畦畦、一茬茬绿油油的荷兰豆点缀着,显得生机盎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永平镇冬早蔬菜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2021年以来,永平镇因地制宜调结构、立足实际谋发展,抢抓时令,在水稻、烤烟产业收割结束后,积极鼓励群众种植荷兰豆,将 一块变两块,一用变两用 ,丰富产业种类,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群众收入途径。
我家是在水稻收割后才种植荷兰豆的,平均亩产可达800公斤,按照现在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格,去除肥料、农药等成本,一季的荷兰豆收入还能有1.6万元。 迁毛村振平小组长石华说道。
近年来,永平镇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2021年,全镇种植荷兰豆3669.6亩、蚕豆660.7亩、无筋豆120.2亩,带动1500余户农户发展冬早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