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青海湖畔,国家公园创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为海晏县全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生态要地,又将如何找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直接点题:“始终让生态优先理念贯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全过程,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和改革发展的‘乘法’,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发展成果并从中受益。”
结合海晏县实际,如何把山水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生态旅游成为最佳选择和最大优势。绿水青山如何“增值”,张世英表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顶层布局发力,围绕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广泛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其中。
因地制宜适度开展生态旅游,金沙湾观景点被“夹带”在碧水金沙间,走上木栈道既可一览青海湖的浩瀚,也可远观晚霞洒在沙坡上的壮美。青海海晏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杰加介绍,金沙湾观景点依托特有的环湖沙漠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就业带动型、业态参与型、产品销售型、资产分红型,深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
好风景吸引了大量客流,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增收机会。桑杰加介绍,景区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92个,其中本地务工人员占比高达80%,从试营业到目前工资支出已达到50万元,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环湖一周,在金沙湾观景点体验,既不能靠近湖也不能走进沙,所以发展丰富多元的业态成为了提质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观景点为海晏当地群众提供了体验、购物等15个业态的经营许可,并设立了海北优品金沙湾分店、文创产品店等,而且售卖的特色手工艺品,联动了销售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及农牧户协同发展。
“联农带农的关键是要从每个细节注重群众参与,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从市场供给端和消费端同时发力,让业态参与符合市场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张世英表示。
阿东来自海晏县甘子河乡温都村,以前四处奔波,而今把发展机遇锁定在家乡,他经营的“藏叔的茶”奶茶店和旅拍店收益可观,今年至目前已盈收12万元。正如阿东所言:“家乡的好资源为发展带来了好机遇。”同样来自温都村,巴特力和才让东主在他的店里打工,月工资5000元。
好生态为当地实现绿色富民带来好机遇,经营文创店的才仁卓玛说:“通过当地的文创产品宣传家乡,日营业额最好时可达一千多元。”
桑杰加表示,始终把带动群众增收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抓手,今年他们整合三角城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0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将实现资产收益分红达60万元,带动三角城镇5个行政村。
保护中寻求发展,发展中兼顾保护,桑杰加说:“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是严守生态保护底线,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优化配套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截至目前,金沙湾观景点累计完成生态修复11.53公顷、苗木补播300棵、灭鼠面积28公顷,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态环保理念不断深化。
村民史炳庭在挣钱的同时,主动义务参与植树、种草、捡拾垃圾,就像他所说:“生态环境改善了,大家都愿意在金沙湾留影,我们也在家门口赚到了钱”。这时桑杰加拿出手机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是五只萌态可掬的藏狐,从去年就在此“定居”,被他称为第一批“狐客”。
以好生态孕育好潜景,让好风景成为新经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海晏县围绕旅游产业全域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辩证统一,提质向“新”的产业正起势向前,生态效益也正在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